王友辉
儿童戏剧的秘密花园
王友辉教授在讲座的开始,就简单说明,以四个不同的角度来思考童剧,分别是从【童剧分类】、【课程学习】、【童剧发展】及【剧场艺术】的角度来切入,进而探讨童剧的本质。
“童剧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本质,它与其他成人的戏剧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抛出问题后,王友辉教授也在每一段落的分享带来参考的影像,分别有小戏骨《白蛇传》、少儿京剧《赵氏孤儿》及西湖国中《黄金爷爷:打扫时间》等影片,也建议大家不妨在网络上去搜寻观赏完整版。
他好几次地提到:“儿童戏剧应该是由儿童所演(by Children)?还是为儿童而演(for Children)?或是与儿童共演(with Children)?”3种不同的戏剧类别,个别的需求与要求就很不一样。由此再深入地谈从课程学习的角度与儿童戏剧教学的方式去探讨。
王教授继续解释,如何用戏剧创意的方式让孩子学习:“以表演艺术作为其他学科的教学媒介,让孩子透过儿童戏剧无形中来学习国语文、数学、科学、社会种种…各个学科是他们学习的主体,而戏剧只是一个「工具」。所以他们不一定要演得非常非常得好,他只要经历过那个过程,学习到里头的内容就可以了。 ”
“另一种叫做学科本质式,将表演艺术视为一门独立的学习,目的在于美学能力的培养、创造潜力的开发及引导孩子对表演艺术的兴趣。”
他继续延伸,并引用了林玫君《创造性戏剧之理论探讨与实务研究》所提出的戏剧课程目标来解说:“一,学习有关戏剧之知识与概念-目的性(Learning about drama)、二,透过戏剧而认识自己与「人」-表达性(Learning about self through drama)、三,透过戏剧来探讨其他相关议题-实用性(Learning through drama)。 ”
在谈及童剧发展的脉络,王友辉教授分享了一个由台南大学戏剧创作与应用学系讲师许瑞芳浅谈教习剧场“TIE”(Theatre-in-Education)的影片。在影片中她提到1998年她在台南人剧团工作,剧团有幸邀请到英国的格林威治青少年剧团到台湾演出及举办工作坊,那算是一次台湾接触到教习剧场演出的一个开始。它的特色是利用戏剧来做各种教育目标的实践…藉由台上台下的互动希望可以让议题更为深入。
王友辉教授解释说:“透过戏剧的情景可以让观众去思考,以及透过台上台上的互动让观众投票,每个人都可以发表,去选择赞同或不赞同,可以或不可以等等。”
「儿童戏剧到底需不需要有教育意义?」这是一道有争议性的议题。
王友辉教授表示:“有的剧场工作者会觉得为什么童剧要有教育意义,让孩子开心看不好吗?相反的,教育界的人士就会反问如果童剧没有教育意义那是干嘛呢?”
他举例,狼来了的故事就是一个具有「教育性与反教育」效果的故事,最后带出了「不应该说谎」的讯息。
接着在分享关于「从剧场艺术的角度思考儿童戏剧」时,王教授分别播放不同的影片来举例,提升大家的理解力的同时,也让现场的大家投入其中,去了解不同性质的表演区别与艺术展现,十分有趣也十分精彩。其中就包括了「教育性与反教育」、「文学性与剧场性-故事性与综艺性」、「表演性与叙述性」、「参与性与互动性」、「场域性与艺术性」及「幻觉程度的拿捏」等等。
教授说,在童剧教育性当中,他认为「美学能力的涵养」及「创造潜能的开发」是极为重要的,童剧同时更要具备有娱乐效果、想像力的启发及童趣本质!以此总结了「儿童戏剧的这一个秘密大花园」里不同分类与角度的思考。
陈志坚 @ Turkey老师
22/07/2023(六)
3pm – 5pm
东方人文艺术馆一楼 (1st floor,Jalan 1/137C, Batu, 5, Old Klang Road)